山東大泰金屬材料有限公司
電 話:0635-8880924、8881924
手 機:15006373435、15006371727
郵 箱:2641634942@qq.com
聯系人:鄧先生
地 址:山東聊城開發區工業園
微利時代,山東無縫鋼管企業如何實現轉型發展?
微利時代,山東無縫鋼管企業如何實現轉型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結構正處于調整和轉變的關鍵時期。在工業經濟中,特殊鋼廣泛應用于機械、汽車、軍工、化工、家電、船舶、交通、鐵路等各個工業領域,是滿足裝備制造和重大工程需求的關鍵材料。一個國家特殊鋼產業的發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國的工業化水平,也是衡量一個國家能否成為鋼鐵強國的重要標志。
近日,山東無縫鋼管集團總裁周強表示,目前,我國特殊鋼行業經營形勢與整個鋼鐵行業相似,呈現“低端低效益、高端低能力”的現象。中低端產品方面,大型鋼廠參與競爭,產能明顯過剩(尤其是結構鋼類長材),效益下降;高端產品(尤其是特殊鋼板與鋼管)技術能力不足,不能滿足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要求,與國際先進特鋼企業相比存在明顯差距。他表示,在當前鋼鐵的微利時代下,我國特殊鋼行業的創新驅動轉型升級勢在必行。為了改變我國特鋼行業“低端低效益、高端低能力”的現狀,特鋼企業的管理者和決策者應該思考“三個轉型”,即特鋼生產供應如何向材料零部件轉型,以產品制造供應為核心的商業模式如何向技術服務和提供整體解決方案轉型,以國內需求為主的區域經濟如何向與全球領先企業建立戰略聯盟轉型。
產品生產應跟隨用戶的發展腳步
隨著我國工業化從中期向后期的轉變,航空航天、新能源、海洋工程等先進裝備制造業需要大量高端特殊鋼產品來支撐,而我國特殊鋼產量占鋼產量比例尤其是高端品種比例相對還較低。作為現代科技發展和經濟建設的重要支柱,高品質特殊鋼能增強國家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具有很大的潛在需求和發展空間。而“十二五”期間,生產高品質特殊鋼的企業應該主要關注航空、先進能源、交通、海洋工程等主要領域的最新發展。
謝蔚認為,我國高品質特殊鋼的發展趨勢是:第一,市場對高品質特殊鋼的品種質量、數量需求正從中級向高級發展;第二,高品質特殊鋼必須做好技術提升與技術創新;第三,產品應該適應產業化發展的需求,應對針對性的競爭與挑戰。例如,能源制造業和汽車業的發展都有新變化,對產品有新要求,因此企業應該積極關注。
我國先進能源制造業發展的戰略思路是:降低化石能源消費的比重,減少CO2排放;加快核電、可再生能源發電(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的發展,使煤電占總發電量的比重適度下降,優化電源結構,進一步提高火力發電的效率,提高清潔能源發電的比重,發展低碳電力;火電機組向高參數、高效率發展;燃氣輪機及其聯合循環發電應具有更高的效率;核電裝備技術須引進消化與創新。特鋼品種在先進能源制造業中的典型應用有:油田開采裝備用高品質油套管、化學品船和石油氣天然氣船低溫用鋼板、先進火電裝備用高品質鋼管等等。
我國汽車業近年來的發展較快,特殊鋼的發展也應跟上汽車工業的發展:首先,為提高汽車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從結構設計、制造方法和材料技術綜合考慮,如提高汽車結構材料的強度和韌性;其次,降低成本,節約合金(Cr、Ni、Mo等元素)資源應成為指導汽車材料開發和應用的主導方針,采用低價合金元素和廉價強化工藝,降低零件制造成本;最后,要求驅動系統齒輪強度更好、熱處理變形更小。此外,在汽車零部件用特殊鋼的發展方向上,下游用戶要求產品更具穩定性、安全性、輕量化、低能耗,相應就要求產品向高純凈度的齒輪鋼,高強度、高韌性、高接觸疲勞強度低應變齒輪鋼,細晶/超細晶、含硼高強度的冷鐓齒輪鋼等方面發展;產品還應是低成本化和環境友好的,因此企業要向高溫滲碳型齒輪、軸類件用鋼、超細晶粒鋼、中碳非調質鋼等方面發展。
“六個持續”驅動特鋼企業轉型升級
隨著市場供需關系的改變,產品競爭加劇,效率驅動我國特殊鋼企業應該提高資源利用率、產品質量,降低產品成本,贏得更高的市場占有率和經營利潤。在這一方面,國家的政策導向也非常清晰。《鋼鐵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指出,支持特鋼企業兼并重組,增強太鋼、中信泰富、東北特鋼、寶鋼特鋼等特鋼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走“專、精、特、新”的發展道路,開發綠色低碳、節能環保型鋼材以及裝備制造業、航空航天業所需的高性能特鋼材料;推廣應用特鋼先進生產技術,進行特鋼重點工藝技術開發;重點發展的關鍵特鋼品種包括高鐵等重大裝備用高品質軸承鋼、車軸鋼、車輪、彈簧鋼、超超臨界火電機組用耐熱鋼等產品。
我國的特殊鋼,尤其是高品質特殊鋼尚在起步階段,未來將著重于先進裝備制造業所需關鍵部件的系統應用研究與開發,特殊鋼的延伸將成為進一步發展的重點。謝蔚認為,我國特鋼企業轉型發展、創新驅動須堅持“六個持續”。
第一,高品質特殊鋼現代化流程的持續優化。我國特鋼企業的集中度將隨企業兼并重組與特殊鋼現代化流程再造進一步提高。特殊鋼主流程將逐步按品種特性趨于專業化方向發展,一是具有規模化、連續化,以及成本、質量、規模綜合優勢的長流程;二是具有多品種、少批量,以及以更高合金化、復雜工藝技術為特點的復雜流程。特殊鋼制造流程的在線質量控制將是未來持續優化的主要內容,高品質特殊鋼應更致力于流程的延伸發展(關鍵材料制品化),材料需求將驅動特鋼制造的發展。
第二,高品質特殊鋼工藝技術的持續創新。這主要包括:高潔凈度化學冶金與精確控制化學成分技術、凝固過程的均勻度控制技術、高品質特殊鋼的軋制(鍛造)工藝技術、后步精整熱處理技術研究,以及企業要建設在線檢測技術集成的生產示范線,推動特鋼技術的整體進步。
第三,高品質特殊鋼產品的持續開發。相關資料顯示,未來我國高品質特殊鋼產品的需求巨大。我國城鎮化建設中,應用特鋼產品的相關行業有房地產(高層建筑用鋼板)、重大市政工程(高鐵用鋼、機械用鋼)、重點路橋工程(橋梁用鋼的強度、耐腐蝕)、居民消費(汽車用鋼)。我國已明確將先進裝備制造業列為當前國家重點發展和培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高品質特殊鋼是提升先進裝備制造能力的重要基礎原材料。因此,相關企業應該加大研發投入,努力與用戶的工程與項目同步開發,培育領先產品。
第四,以用戶為核心的高品質特殊鋼產品使用技術的持續改善。在這一方面,用戶使用技術的導向作用更加明確(板、管、棒等特鋼制品的使用技術將驅動特鋼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發展);商業模式與企業內部的產線分工更加清晰與互補;品種更趨規模化、系列化,以滿足用戶的系列需求;材料功能化日趨明顯,即特鋼產品更趨近最終用戶。
第五,以現場為核心的高品質特殊鋼產品制造技術的持續提升。企業在這方面應達到:滿足成分、尺寸、功能的特殊需求,滿足焊接、切削加工、成型等特殊的加工性能,滿足各類特殊的深加工處理(鋼管、銀亮、配送、熱處理)。建議企業采取的措施有:首先,實行產品質量在線檢測、產線運行診斷和分析、設備狀況實時檢測“三合一”的系統診斷技術,以達到確保設備穩定、提高生產效率、優化產品質量的目的;其次,精細化管理,持續提升現場管理水平,強化過程控制能力,把過程管住;再其次,產品開發與裝備升級要同步進行;最后,應建立與完善高品質特殊鋼技術與標準管理體系。
第六,以企業、員工同步發展為理念的員工素質、收入和企業效益的持續增長。十八大報告提出“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我國正經歷從追求“國富”到更加重視“民富”的理念轉變,企業理應將員工收入的提高納入到企業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中。